探析旅游地產的開發模式、融資模式及開發風險
總體框架
Ø 旅游地產的概念
Ø 從概念上看旅游地產具有的三個基本特征
Ø 旅游地產類型
Ø 旅游地產特征
Ø 我國旅游地產發展現狀
Ø 旅游地產開發模式
Ø 旅游地產投融資模式
Ø 旅游地產開發風險分析
1. 旅游地產的概念:
旅游房地產是以旅游物業為開發對象,以為旅游服務為主要功能,在設計上突出休閑、審美和愉悅的需要,擁有靈活多樣的銷售方式的房地產項目。
2. 從概念上看旅游地產具有的三個基本特征:
一是環境特征:旅游房地產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的要求,即旅游房地產必須是在旅游風景區、度假旅游地或附近;
二是功能特征:旅游房地產具有特殊的功能,即滿足人們度假旅游的特殊需要;
三是經營特征:旅游房地產的經營模式不同于一般住宅和傳統經營性旅游住宿設施,如賓館、飯店的經營模式,它具有特殊的開發和營銷模式。
3. 旅游地產的類型:
按其所有權和使用權的不同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產權酒店、分時度假、主題社區或景區住宅、房地產大盤或新城項目。
按物業類型可分為四類:旅游景點地產、旅游商務地產、旅游度假地產和旅游住宅地產。
按旅游房地產與所依托的旅游區關系,可將旅游房地產分為四類:旅游區畔的地產、旅游區內的地產、旅游區中的第二居所、旅游觀光性地產。
按旅游房地產項目的性質與功能,可將其分為景區住宅、度假別墅、主題公園、康體娛樂區、商業游憩區五大類。
4. 旅游地產特征:
一是優勢特征:包括以優美自然景觀資源、深厚人文資源和個性化的旅游資源為依托,融合多元素,突出休閑和度假的特色,專業的物業管理與酒店式管理;
二是經濟特征:包括產權的分散性和公共產品特征,投資和消費的雙重性,消費檔次高而且消費有可存儲性和期權消費;
三是投資特征:與普通住宅、商業地產不同的是,旅游地產高度依附于旅游業的發展水平,具有科學的規劃、功能復合、附加值較高和宜于投資等特征。
5. 我國旅游地產發展現狀
Ø 我國旅游地產發展主要特征
(1)旅游地產城市間發展差異較大,形成一二三線城市劃分,且多集中于沿海地區
(2)旅游地產產品類型多樣,運作方式逐漸綜合多元化
(3)旅游地產置業需求更多希望在投資和消費上獲得優良組合
(4)旅游地產置業人群區域劃分比較集中,普通型的旅游地產消費尚未形成
(5)旅游地產開發模式逐步豐富,創新型產品、配套服務需求更加豐富
Ø 我國旅游地產發展現狀分析
(1)空間的廣泛性
(2)投資主體的全民性
6.旅游地產開發模式
旅游景區非住宅地產模式
此模式主要指的是在景區內建造的一些為旅客提供了觀光、娛樂等等的非住宿性的房地產項目,一般情況下包括景區內游憩性質的房地產項目開發和主題公園性質的房地產項目開發等類型。
一般該模式下開發的旅游地產項目涉及到了歷史博物館、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歷史文物古跡等等的旅游資源,并且這些旅游資源大多都是滿足公營性質而開發的,具有公益性的特點。
以提供第一居所為目的的旅游住宅地產模式
此模式是指在旅游景區內或者旅游景區周邊開發的,可用來購買或者出租的住宅房地產項目。
采用該模式的主要案例有位于西安周至縣集賢鎮的西安集賢山水居項目,位于中國第一水鄉周莊太師淀風景區云海農夫山莊等腳。
以旅游度假為目的的旅游度假地產模式
此模式是指通過旅游地產項目的開發為來該度假區旅游度假的游客提供直接用于休閑度假居住的旅游地產項目。
采用該模式的主要案例有位于韶關市曲江縣南華曹溪的假日溫泉度假村,位于中國熱帶濱海城市三亞的三亞鳳凰水城等。
以旅游接待為目的的旅游商務地產模式
此模式是指在旅游區內或者旅游區周邊提供旅游商務服務的旅游地產項目。一般旅游商務地產的類型主要包括會展、餐飲、商店、娛樂、住宿等旅游接待設施。
采用該模式開發的主要案例有位于蘇州市內環線與中環線之間的蘇州河北岸的長風生態商務區,位于三亞的亞龍灣國家旅游度假區等。
包括住宅,度假,商務為一體的以大盤形式出現的綜合型旅游地產模式此模式下地產項目的開發主要是借助于旅游去內的旅游資源優勢,在旅游區內或者旅游區周邊建造集合了會展、娛樂、餐飲住宿、休閑度假、景觀住宅房產為一體的綜合型旅游地產項目。
7. 旅游地產投融資模式:
旅游房地產投融資渠道分析
銀行貸款
股份制公司上市發行股票
發行企業債券
利用海外投資基金
旅游房地產投融資模式分析
自籌模式
自籌模式是指一些資金較為雄厚,有經濟實力或募集資金能力強大的大型企業通過自身現有資金或者通過各種方式擴大自有資金進行融資從而投資房地產開發建設的一種模式。
合作模式
合作模式,主要是指兩家或兩家以上企業通過合作的方式,共同開發旅游房地產,這些企業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它們通過合資,入股,共同設立股份公司,或者項目合作等方式合作,雙方共同提供資金,技術,管理,土地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共同開發旅游房產,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一種投融資模式。
(1)一方提供理想的土地,另一方提供強大的金融運作能力或者雄厚的自有資金實力。
(2)一方提供雄厚資金,另一方主要提供開發,技術,管理,房地產開發的操作實力以及深厚的社會關系等
(3)一方提供土地,一方提供開發、管理、技術以及房地產開發操作實力,第三方有一家或多家企業共同提供雄厚的資金。
BOT模式
BOT模式主要是指政府對旅游房地產項目進行立項,并進行BOT模式招標,將其融資,建設特許權和經營權轉讓給企業。與企業簽訂合同,雙方簽訂協議在一個固定的期限內,企業對其籌資建設的旅游房地產行使經營權,一邊收回對該項目的投資、償還該項目的債務并賺取利潤,協議期滿后,企業將旅游房地產項目無償轉讓給政府。
旅游房地產投融資模式比較分析
相同點
(1)資方式以銀行貸款為主,投融資渠道相對狹窄
(2)對土地購置、環境構建維護等方面的資金需求比重較大
(3)看好旅游房地產投融資前景
不同點
(1)投融資主體構成及結合方式不同
(2)投融資渠道側重點差異
(3)投融資利益分配形成差異
(4)投融資的資金使用、分配區別
(5)適用的旅游房地產類型不同
附表:比較分析表
投融資模式 | 描述 | 優點 | 缺點 |
合作模式 | 兩家或以上企業合作,各自提供優勢資源如土地、資金、技術、管理等 | 優勢資源集中,融資渠道拓寬,風險共擔 | 合作對象難以尋找,產生交易成本,合作方利益沖突 |
自籌模式 | 一家企業通過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手段擴大自有資金進行投資 | 獨享利益 | 風險大,資金鏈條易斷裂 |
BOT模式 | 政府出地,投資商籌資建設,并在一定期限內享有項目的經營收益,到期后項目歸政府無償擁有 | 減輕企業前期資金壓力,項目有政策保障 | 模式發展尚未成熟,企業在期限內沒有實現盈利則損失慘重 |
創新旅游地產的投融資模式
綜合投融資模式
這種模式是以合作模式為基礎,強調企業間合作的資源優化、風險共擔的優點,同時借助BOT模式體現出的政府優勢,以政府的功能來保障合作模式優勢的有效發揮,從而形成旅游房地產的綜合投融資模式。
TOT模式
它是指政府部門或國有企業將建設好的項目的一定期限的產權和經營權,有償轉讓給投資人,由其進行運營管理;投資人在一個約定的時間內通過經營收回全部投資和得到合理的回報,并在合約期滿之后,再交回給政府部門或原單位的一種融資方式。
上市公司投融資模式
8. 旅游地產開發風險
旅游地產投資周期長,投入資金量大、資金變現能力差、影響因素復雜,而且旅游地產一般檔次較高、容易受到旅游環境變化影響,因此旅游地產投資面臨的風險因素更加復雜,其投資風險也相對更大。
Ø 風險類型
產業政策風險
宏觀產業政策及金融政策,無疑給相關的旅游地產開發帶來了一系列的政策風險。
模式選擇風險
旅游地產的開發與其所依附的旅游景點的自然資源或人文資源息息相關。開發模式的選擇對地產項目開發決策及其后面的收益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策劃設計風險
在旅游地產項目的概念設計中,因項目定位失誤或設計偏離,造成項目的主題、策劃或布局不符合市場要求,就會帶來風險。這種風險一旦發生將會對投資項目產生深遠影響,直接造成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缺乏市場競爭力和經營難以持續的局面。
管理保護風險
我國的很多旅游區都依附于風景區甚至風景名勝區,在這些地區開發商業性質的設施或房地產,資源環境保護與管理是投資項目成敗的重要因素。
商業營銷風險
此類風險與城市房地產開發有類似之處,項目建成后的營銷看似只是出售,但其實是貫穿了開發項目或產品定位、模式選擇、設計、策劃以及后續管理的全過程,地產項目是否成功,最后的落腳點都是營銷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因此這是最顯而易見的一個風險。
不可抗力的風險
旅游地產是依托旅游業而發展的,然而由于自然界各種災害的不可抗拒性,如地震、海嘯、颶風等,往往給旅游業帶來災難性影響。此外,一些流行病爆發對近年旅游業造成的損失很大。
Ø 應對策略
充分的市場調查
科學的市場預測
合理資金運算
完善后期管理